《日掛中天》问鼎国际之路:总制片人马双揭秘广东影视IP在地化与全球化

《日掛中天》问鼎国际之路:总制片人马双揭秘广东影视IP在地化与全球化

南都讯 11月7日,备受赞誉的电影《日掛中天》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。今年,辛芷蕾凭借该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摘得影后桂冠,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。

这部由广州薄荷糖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出品方的作品,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出海的亮眼名片,更印证了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。

“无论是从项目维度还是企业发展维度来看,我觉得在广东都获得了很多的安全感和实际的支持。”作为影片总制片人、薄荷糖影业总经理,马双在影视行业深耕十余年,见证了行业的起伏转型,但在广东找到了创作的归属感与事业的新起点。

“某种意义上,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大家共创的结果,是大家共同努力把它推向这么一个位置。”

11月15日,马双将在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——文化产业人才荟”活动上,带来主题演讲《抱朴守拙,时代中成长》。在此之前,马双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,分享她与广东影视的不解之缘、《日掛中天》的创作历程,以及对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。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总制片人、薄荷糖影业总经理马双。

从业之路

在不确定中锚定创作初心

马双的影视生涯,几乎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轨迹同频共振。

2014年,她从电视台离职转向电影行业,亲历了中国电影从高速增长到震荡转型的全过程。在行业调整期,她曾一度萌生离开的念头,“那段时间行业面临诸多困境,市场环境的波动让创作变得举步维艰”。但这份对电影的热爱,让她在迷茫中始终坚守着创作的初心。

回顾自己的职业转型之路,马双用“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”来概括。从在电视台实习时毅然撕掉三方协议奔赴北京,到放弃稳定岗位转向电影行业,她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每一步前行都有着清晰的阶段性目标。

“有人说过,青春只和三件事有关,那就是梦想、理想和思想。想明白这三件事,路就会在脚下。”她认为,影视行业的魅力正在于这种不确定性,而创作者要做的,就是用一个个踏实的行动,在未知中堆砌出确定的结果。
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北京首映礼现场,马双(左一)与张颂文、辛芷蕾等人同台。

2024年,在一个影视行业并不理想的时间点,马双自立门户创立薄荷糖影业,把企业落地在广州、将事业根基深深扎在广东。

谈及这一选择,她坦言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选择。“从理性层面,广东的营商环境市场化程度高,政策支持具体且务实;从感性角度,这里开放包容的人文气质、深厚的历史积淀让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。”

这种双重认同,让马双在创业之初就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,也为《日掛中天》的诞生埋下了伏笔。

创作实践

粤产电影的在地化与全球化

事实上,广东不仅以人文气质让马双倍感亲近,更凭多项影视产业的核心优势,为她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支撑。

她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,广东有务实清晰的政策支持,全链条扶持机制让企业发展有底气;同时还有着政企同心的共创氛围,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为产业赋能。

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0年全国居首,今年5月重磅推出新一轮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“政策包”,将影视产业列为六大重点领域之首,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“‘政策包’确实对我们有非常直接的帮助。尤其是现在整个电影大环境比较艰难,片方其实是需要助力的。而‘政策包’就是一针强心剂,让大家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前进的动力。”马双说道。

她透露,广东的扶持政策覆盖了项目立项、剧本开发、制作拍摄到宣发出海的全链条,既有实打实的资金补贴,更有精准的资源对接。“广东的政策特别具体清晰,比如针对什么题材、在哪个环节投入,都有明确的扶持标准,让企业能清晰规划发展路径。”

“我还记得,有领导非常认真地看完剧本之后跟我说,这是一个超越国界甚至超越空间和时间、能穿透人心、有情感力量的文本。”让马双印象深刻的是,政府部门不仅是资源协调者,更是项目共创者,具备专业判断力,能参与剧本讨论、提出修改建议,与创作团队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作品。这种政企同心的共创状态,让项目从一开始就朝着高质量方向推进。
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海报。

正因如此,《日掛中天》这部影片,从筹备之初就深深烙上了岭南印记。

该影片取景于广州、东莞、韶关等地,这在马双看来,不仅因为场景契合剧情需求,更因为岭南的地域特色能为影片增添独特的情感厚度。在广东拍摄过程中,当面临诸如医院等场景协调难题时,省市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帮忙对接,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。

马双还提到:“我们和省市相关部门领导讨论过申报奖项、电影出海的诉求,领导都非常支持,都认为中国电影出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”影片最终能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荣誉,正是这种“多方合力、共创精品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也印证了广东影视“在地化创作、全球化表达”的发展路径。

无疑,《日掛中天》的成功,背后有着广东影视产业的政策扶持、资源禀赋与创作力量深度融合。

坚守与展望

扎根广东,抱朴守拙

如今,面对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,马双认为,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

“电影行业逐渐冷静下来了。现在是一个需要大家沉淀下来打磨好作品的时间点,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间点。”她表示,以前五六分的作品就可能获得高票房,但现在七八分的优质作品才有可能突围。这种转变倒逼行业回归创作本体,也为影视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。


电影《日掛中天》路演现场。

但马双也留意到,如今影视人才培养还存在高校资源相对分散、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,这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所影响。

她建议,推动高校“亲近产业化”,邀请有实战经验的产业导师参与教学,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能力;传承“师傅带徒弟”的行业基因,通过具体项目的打磨,帮助年轻人快速找准定位、补齐短板。“影视行业单分钟单屏耗资高,上手门槛高,没有专业引导,年轻人靠自己摸索会走很多弯路。”

她还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,“无论是制片人、导演还是编剧,都要清晰认知自己的长板与短板,在实践中持续精进”。除了实际的政策补贴和支持,“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助可以更为频繁,没准可能就碰撞出更多的火花”,而政府在其中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。

“‘抱朴守拙’,就是用最笨的办法、最踏实的方案,尽可能实现那些在不确定中找寻的答案,这个旅程是美妙的。”未来,薄荷糖影业将继续扎根广东,深耕内容创作,为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从一度想离开行业到在广东实现创作理想,马双的经历正是广东影视产业吸引力的生动写照。

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、产业生态不断完善、人才队伍日益壮大,广东影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、更专业的水准,向高质量发展迈进,书写中国影视产业的“岭南篇章”。


共  条评论

评论

  •  主题颜色

    • 橘色
    • 绿色
    • 蓝色
    • 粉色
    • 红色
    • 金色
  • 扫码用手机访问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邮箱,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© 2025 6tvtv.com  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  

观看记录